北京儿童舞蹈-当兔教育

孩子应该从芭蕾里获得什么?

黄昕 2013年12月20日
作为一个舞蹈教育者,笔者其实很长时间都不喜欢芭蕾:它动作程式化太强,舞剧结构千篇一律,表演场景豪华得不切实际……
 
事情发生变化,是笔者真正开始通过芭蕾来进行教育实践,亲眼看到两三岁的孩子,通过芭蕾课,跑跳起来越来越自如与快乐,脚步越来越稳健,体形越来越健康漂亮,越来越习惯在动作中思考以后。原来,只要不以程式化动作为追求,不以奢华虚幻为引子,孩子能够从芭蕾里获得很多“基石”,足以用来建立起一个美好世界的基石。
 
 基石一:形体矫正
 
让孩子通过跳舞变得举止更优雅,形体更挺拔,是每个妈妈送孩子跳舞的初衷。经过对学龄一年左右孩子们的体型的观察,笔者发现,她们所体现出来的受益,不仅仅在躯干的挺拔上,还在腿型的矫正上。以下是在一堂课上,对孩子腿型发生变化的记录。
 

 
上图,是孩子较自然的腿型,可见双腿有些外扩(这样的外扩,存在比较普遍),而图右,是老师帮助孩子微微调整腿部力量控制以后,即刻有很明显的改善。
 
话说回来,每个孩子体型都有各自的特点,具体教学如果不去根据不同的形体特点进行调整,而只是千篇一律地沿袭芭蕾的技术大纲,形体矫正的目的是很难实现的。譬如说:脚位的外开,要达到稳定性,必需按照腿型的不同调整训练方法,一昧简单地要求孩子“脚跟粘住”,不但实现不了外开的目的,还有可能引发不好的行为习惯,更不用提腿型矫正了。
 
基石二:运动安全
  
芭蕾动作体系之所以常被称为最科学的舞蹈动作体系,在于它百分百地基于人体运动科学:“蹲”基于运动稳定性,“腿部外开”基于直线条之下的腿部关节保护。如下图,这是一堂课上,对孩子完成小跳落地练习后,身体控制能力变化的图像记录。图右为练习后,孩子的身体控制明显较之前要稳很多。
 

 
当孩子练习起跳时,TA首先需要知道,怎样准备才能跳得起来,怎样落地,才能既不弄疼脚、不摔倒又好看。一旦掌握了这个原理,TA们能完成芭蕾动作是自然,而生活中类似动作的安全系数相应提高,更是理所当然。
 
对老师而言,要让芭蕾教学起到提升学生运动安全能力的作用,其关键,是明了关于“蹲”与“外开”的所以然,并深知根据学生的实际状态调整教学要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需切忌本末倒置——为盲目追求动作外形的标准,而忽略其运动原理与安全系数。
 
基石三:感知美好与产生激情的能力
 
芭蕾无疑是美好的,人能亲眼所见其美好,在于规范的动作外形与优雅的姿态,殊不知,若没有舞蹈者内心对于身体与环境的敏感、认知与运用,那些优雅好看的动作姿态,都会变得僵硬而没有生命力。所以,真正的学习芭蕾,应当从内心的感知开始。
 
当孩子真正开始从内心去感知动作时,TA们会首先爱上在各种节奏与情境下快速奔跑、跳跃与旋转,常常会久久沉浸在这类动作带来的热情中不能自己,然后,TA们发现稳稳控制身体,轻巧舒展开来,能让人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翔的鸟或者鹰,像在海洋里畅游的鱼或者海星,像在风里飘舞的雪花或者蒲公英…那种美妙的感觉,在日常生活中,是找不到的。这时,芭蕾开始为TA们打开自己身体里的一个世界,一个充满美好与激情的动觉世界。
 

 
基石四:思考的习惯
 
在学习芭蕾的人群里,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规律:幼童多,年龄越大坚持的人越少。这一方面是由于芭蕾容易让人越学越被其规范性所限制,而觉得枯燥;另一方面是实用性的问题,它远不及文理学科对孩子来得有必要性。 
 
其实,真正的艺术学习,蜻蜓点水似地学,还不如不学,一旦学了,怎么都得把其中的精髓,至少取个三分之二。芭蕾可以在实用性上给人的“精髓”,除了上面提到的三大基石以外,还有一个,它能帮助人养成不一样的思考习惯——在动作过程中思考,从自己的身体中去发现与感受动作原理,从而体验到自己身体里发生的极致之美。这个,依然基于芭蕾动作体系的科学性。
 
譬如,在把杆上练习立,孩子的颈部控制总不得法。老师用手轻抵她的颈椎,帮助她去感受其用力方向与大小的变化所引发的躯干拉伸变化,很快,孩子找到了在半脚尖上,自己的身体可以达到的至高点,并不无满足地告诉老师,这个至高点,让她觉得很舒服。在这个思考过程中,孩子还完成两件很重要的事情:1. 自我明确——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2.自我证实——明白自己能够通过思考来解决难题。
 

 
临近文末,夹个小插曲:在为以上“四个基石”排序时,笔者有些纠结于压轴的,究竟应该是“感知美好与产生激情的能力”,还是“思考的习惯”,最后还是选了后者。因为着实觉得在人成长的过程中,“勤于思考”比“擅长感悟”,还是来得重要。
 
本文无意于夸大芭蕾的作用,只希望给对芭蕾有些兴趣的人提供些参考。对孩子们而言,芭蕾应该是那个可以骑着上天的魔法拖把,TA们需要学会的,是怎样让它对自己有用,怎样驾驭它,而不是简单地拥有。还是那句话,蜻蜓点水式地学它,不如不学——浪费生命浪费金钱,末了还无意中伙同孩子办件半途而废的事情,何苦呢。
 
相应上述实例的图片,笔者没有找到,取了腿部练习的教学记录放在这里,也能看出些端倪,权当应景。


上一篇:抗争行为与心理依赖   下一篇:留车留房都不如给孩子留一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