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舞蹈-当兔教育

认知与动觉智能开发——以身体为本

黄昕 2014年5月26日
 

 
当兔首期『认知与动觉智能开发课』(Develop of Bodily-Anesthetic and Personal Intelligence),已经完成了五节课,而在第五节课上,十个月大的孩子们能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个具体的学习主题上长达30到35分钟,不能不说这是一件神奇的事情。这种神奇之所以产生,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孩子在认知与动觉上原本就具有巨大的潜能。
 
我们要做的,就是弄清楚孩子的认知特征、身体行为特征、审美喜好等等,尔后基于这些特征来培养孩子认识环境,在环境中建构自我世界的能力。因为,只有从孩子的自我特质衍生而成的能力,才能久远地陪伴与支持他们的成长。
 

 
幼儿的成长,由他们与生俱来的特质决定,由养育者的态度与行动决定,也由生长环境决定。这里面,与生俱来的特质是无法改变的“硬件”,是一切养育行为展开的根本;生长环境呢,貌似无法改变,但对幼儿而言,这种环境是与养育者的言行举止紧密相连的。可以说,养育者的态度与行动,从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幼儿的成长。
 
关于“特质决定成长”的这个原则,笔者称其为“幼儿生长发育之身体为本”的原则。所谓身体为本,指身体特点决定行为方式,而行为方式,决定人的行为与思维习惯的形成。比如说,幼儿天生躯干骨骼比较强劲,肌肉有力,他就一定擅长运动。而在运动过程中,身体在达到一定的速度和高度时,人体的生物换能器会将由运动而产生的刺激,转换为神经冲动传向神经中枢,引发人的兴奋感。
 

 
尝到这种兴奋感的甜头以后,幼儿会更爱动,他也由此具有更强的运动能力。对他而言,一个关于运动的,从心理到身体的良性循环很容易就会形成,这肯定是件好事。不过,爱动的幼儿会有一个普遍的特点─不容易静下来,这不是因为他不愿意,而是因为他的身体特征所决定的,当需要他坐下来学习的时候,问题就会来了。这个问题的表象,似乎是注意力不能集中的问题,其实不然,它是幼儿的专注力尚不能从“动”顺利转移到“静”的问题。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对儿童而言,碰到类似问题时,用外力去约束他们,是成人常用的方法,这里且不说该方法的利弊,对与婴幼儿来说,肯定是行不通的。怎么办呢?最有效的办法听起来会有点可笑,把上面标出来那句话里的“不”字去掉——帮助幼儿的专注力能从“动”顺利转移到“静”。
 
事实的确如此,只要幼儿愿意静下来时,问题就解决了。怎样才能让他愿意静下来呢?——如果他尝到了静下来的甜头,说得理论化一点,如果获得过关于静下来的美好经验,他一定会愿意静下来。杜威那句伟大的“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放在这里,也是真理性的。
 

 
对幼儿而言,经验,其实就是记忆,改造他们的经验,其实就是帮助他们“塑造”某种明确的记忆。幼儿最初的记忆,其影响力,说远到无法估量并不为过,也正是这种记忆,让我们有机会去帮助他们将特质发展成为一种明确的成长优势,并尽可能减少由此引发不良习惯的可能性。
这里有一个关于记忆塑造的实例:在激发幼儿与人沟通的愿望时,我们设定了古典音乐作为背景。经过较短周期的激发练习以后,我们发现,不仅在课堂上,即便在生活中,他们一进入古典音乐的环境,就会有较明显的在拥抱和沟通上的诉求。将这种激发系统地延续下去,古典音乐对幼儿而言,将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声音环境,它会是一种集温情、安全感、来自沟通的美好感觉、以及美好的旋律为一体的,具体的感官经验。
 
不得不说,基于身体为本的原则对幼儿的经验进行改造,最有效的执行者,是以家长为主体,老师为帮助或引导者的一个用心的组群。DBPI课程启动两月余以来,笔者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并感触于孩子的生长之快,成长之快,而与家长一并共同记录、注视和陪伴着小小的他们循身而长,亦有难以言表的满足与幸福感不断……
 


上一篇:留车留房都不如给孩子留一门艺术   下一篇:哲学的源泉,教育与成长的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