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舞蹈-当兔教育

关于包容与解决问题

黄昕 2013年11月19日
 
    包容,温情与爱护,能为解决人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营造一个无可取代的良性环境,但,一定不能用它来取代解决问题的方式。
 
    试想,当你处在困难之中,你的亲人好友帮助你的方法是:包容你因为烦躁而做出的不当举动,甚至是对他们的伤害,或总在身边无微不至地关怀你……这些关爱,或者能让你感动,继而自发产生力量去面对困难并解决它,但这种自发解决困难的几率到底有多大呢?如果你仍然不能解决困难,那么,那些关爱会变成什么呢?变成困扰,压力,甚至累赘都有可能。
 
    所以,对处在困难中的孩子而言,他们固然需要充满包容与温情的良性环境,他们还需要有人与他们站在一起,找到应对困难的方法。
 
    我之所以这么强烈地感觉到这个,并且要把它写出来,就是因为总会看到陷在不自知的困难里,不知所措的孩子,他们会故作坚强与无谓,面对你询问关爱的眼神时甚至勉强挤出笑脸。可是,他们的眼神与诸多细微的举动里,会总有纠结与不确定飘过。我并不想夸大其词,这些困难,如果没有人帮助他们解决,也许会在他们的人生里落下“病根”。
 
    有一个小孩,她性格内向温顺,常常会被“不相信自己能做好”这个念头困扰。最开始上课,她虽然表现出喜欢与兴奋,但因为有压力会和妈妈哭诉要退缩。妈妈与老师在及时沟通过后,很快找到了帮她调整状态的方法,然后她也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开心,学习也自然越来越好。
 
    一段时间后,在一堂课上,老师发现她举止有细微的不寻常:比如说,比较大声地抱怨身边的小伙伴“说话声音大吵死了”(这在外向的孩子身上很常见,但对内向温顺的她而言,不是常态);和小伙伴一起跳舞时声音很大声地笑……随后的一堂课上,也是如此。紧接着,妈妈告诉老师:这两周她来上课,都会抱怨说太难太累,不想来跳舞。一个循序渐进,且内容架构早为孩子们所习惯的课,不可能忽然变得难。小孩的这种表达,显然是借口,但问题的根结在哪呢?
 
    在经过交流与讨论之后,老师与妈妈找到了问题的根结—与好朋友的竞争:刚开始的时候,好朋友是跳舞的好陪伴。但随着她对跳舞越来越在意,同样喜欢跳舞且外向善于表达的好朋友,就成为了一种压力,她又开始不自觉地被“不自信”困扰了。随着内心力量的成长,她这次没有先去找妈妈哭,而是用大声抱怨,大声笑的方式来排除自己由于竞争带来的负面情绪。但很显然,这种方式只能排除一时的情绪,解决不了实质性的问题。于是,她只能再一次去和妈妈表示要退缩。
 
    找到根结以后,下一步怎么做自然也就很明了了,妈妈与老师都有幸运的感觉:孩子因为温顺与内向,她的非常态表现得并不激烈,自然也就容易被忽略,但实际上,引发这种非常态的,是一个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而言非常关键的问题——正常面对竞争的心态问题。我们幸好没有只是一味地包容与关怀她的烦躁情绪,幸好找到了引发她烦躁状态的症结。假设,这个症结被忽略了,后果会怎么样呢?
 

上一篇:关于一次课堂多重博弈的记载   下一篇:不要轻视孩子的选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