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舞蹈-当兔教育

尊重直觉,将舞蹈还给孩子

北京儿童舞蹈培训班

为了帮助孩子通过舞蹈获得更丰富更多元的认识,我们启动了Dance Into Gallery(DIG)这一当兔的又一原创性课程。在课程的启动过程中,我们发现“直觉”在孩子们的舞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传统的舞蹈教学中,它常常是被忽略,甚至不被尊重的。
 
在说直觉之前,我们先来说说DIG是什么。 顾名思义,它就是通过去美术馆跳舞,为孩子们开启“去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能跳舞”的大门,同时借助美术馆这一艺术场馆的独特性,帮助孩子们从自身视角出发,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语言,理解其中空间的关系,最终以自己的舞蹈语言自然地融入其中。此外,它还致力于帮助孩子们逐渐具备自己独立创作多元性艺术作品的能力,从中获得对自己、对环境更好的认知能力,更丰富的表达能力,与更有力量的内心。
 
Dance into Gallery启动时,恰逢当代著名多媒体艺术家威廉·肯特里奇的作品在尤伦斯美术馆展览的最后几日。机不可失,我们立马拉出第一支创作小分队“杀”向尤伦斯。当七个孩子走出教室,踏入充满各种形式与意味的美术馆空间时,我们惊喜异常地发现,她们与生俱来的,对环境中的各种元素的敏感,立马跃然而出,给我们带来了惊喜连连。
 
惊喜之“快速理解”;她们压根不需要解释,就理解了“玩身体”的含义,热身伊始,便在尤伦斯门口的大恐龙架上“玩”得不亦乐乎,各种借助铁架拉抻身体,各种在铁架上高攀低爬,全然一副摩拳擦掌,等不及要开跳的状态。
 
惊喜之“快速进入创编状态”:由于是第一次去美术馆跳舞,我们一直担心孩子们放不开,毕竟是在一个总有观众的公共空间。殊不知她们只在进馆之前表示不愿意有观众看她们跳舞,到了肯特里奇的作品面前后,便迅速分了组,开始尝试玩身体的各种方法,并纷纷在短时间内拟定了小舞段的主要内容,期间对观众的围观,甚至小小孩的近距离观摩置若罔闻。
 
惊喜之“天马行空想法不断”:几组孩子分好组后,依据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设定各色各样的舞段内容。有情景小剧—由植物、猫与绅士跳出一段小故事;有主题性纯舞—什么故事什么意思都不说,只是用各种方式来穿越空间;还有对肯特里奇作品中使用的“猫”的动态进行进一步发展…我们边看得瞠目结舌,边遗憾现场光线太暗,留不下清楚的影像,边感慨,孩子们身体的感觉自在,动作呈现放松而充满质感,毫不亚于专业舞者。
 
所以,如果说孩子天生是舞者,并不为过:他们呱呱坠地时,便带着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他们在尚不能说话表达时,便会使用身体语言来向大人传递信息;他们对身体动作,对所处环境中的各种静态动态元素,总有着超乎成人的敏感,并永远能做出比成人迅速的反应…如此种种,都是对舞蹈对艺术而言,可遇不可求的秉赋。这些为秉性所赋予的能力的本质,是人们认识过程中的两大因素之一,直觉。如上孩子们在尤伦斯为我们制造的那些惊喜连连,其实就来源于孩子们的认识中,由各种经验累积生成的,下意识的直觉。
 
我们一直明白,这种直觉是不可逆的,一旦它因为被忽略或压制而渐渐隐退了,几乎就不可能再恢复。孩子们在艺术作品面前的身体反应,又一次证实了这一点。
 
在肯特里奇的一个动态装置作品面前,孩子们都有下意识的动作反应:她们或是伸出手去随着装置的移动而轻轻移动,或是站在原地注视着装置,身体不动,手指却有着与装置移动节奏相呼应的动作……这些动作,虽然不大,但却实实在在地与艺术作品融为一体,向我们传达出一种自然而真实的美好。此时,任何一个打断,无论是无关的提醒,比如注意安全,还是有关的提示,比如你可不可以跟着眼前的东西动起来?都会让她们的自然舞动戛然而止,之后想把那种感觉与动作找回来,无异于登天的难度。
 
从尤伦斯出来,孩子们开开心心地奔向旁边的书店或是小杂货铺,看着她们轻快跑动的身体,和放松开朗的笑容,再回顾起她们在美术馆,以及教室里,舞台上的各种舞动,我们深知,要恰到好处地帮助她们,将对于身体动作的感性体验与理性认知,自然地转化成属于她们自己的直觉,是个不容易完成,但必须完成的任务。唯有如此,她们才能一直跳着原本就属于自己的舞蹈。
北京儿童舞蹈培训班

上一篇:发生在“教育者”与“孩子”之间的舞蹈故事   下一篇:当兔舞蹈课里的“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