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舞蹈-当兔教育

人人都是艺术家!

    波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这种说法的开端,是一个思考——雕塑可以做点什么?
 
    雕塑可以做点什么?常人企及这个问题,一定会有一个惯用的思维模式,装饰之类。约瑟夫波伊斯在看到勒姆布鲁克的一尊雕塑作品时,第一个反应便是——雕塑,它可以做点什么?这个,触及的原本就是雕塑的敏感问题。更确切地说,这种敏感对于任何艺术创作来说同样存在。因为无论什么样的艺术创作者,都不会愿意自己的作品,仅仅只是摆设,只是过场。无论什么样的观赏者,都不会愿意自己立在任何一尊雕塑前毫无感觉,就象站在一堵白墙面前一样。
 
    然而,真正地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思索的,却少之又少。波伊斯便是这少数人中的一个,我也因此而为他着迷。
 
    在我认真地思考关于“雕塑可以做些什么”之类的问题之前,经常和人争执,大抵是为了对方对于“艺术”的不屑,我也总是被“艺术它能填饱肚子么?”“艺术它能拿来用么?”之类的反诘堵得无法理直气壮,因为“精神食粮”之类的笼统答复总是不能让人信服。从那时开始,当我再在艺术那片伊甸园中流连,总会不住地思索,它究竟为何能让人如此着迷。
 
    对波伊斯来说,他之所以选择艺术,发现艺术,是因为他觉得以自然科学为主的世界观毫无出路,只有艺术才能被作为是人生的准则。毫无疑问,这里的准则已经不再是某种约定俗成的道理或规则,它们更倾向于一种精神的归属。这种精神,可能是火焰——能让人燃烧的火焰;可能是海水——能使人深沉的海水;可能是阳光——能让人灿烂的阳光……波伊斯在参观尼采的档案馆时,曾经用水彩和铅笔在用来打孔的表格上画了一幅抽象画,并在后面留下一段文字:
 
    动物与植物之间的巨大张力被唤醒
    人们感觉到
    植物和动物是自己的亲属
    通过精神对自然的洞察
    人们把无尽的力量、酒神的遗产和狂热的情绪
    创作成为理想之图、炉火纯青之作……
 
    艺术中无与伦比的力量便在这样的文字中突显出来。我也忽然意识到,某种世界观原来也可以以艺术为桥梁,达到某个令人瞩目的高度。诚然,这种选择带有相当强的主观取舍性。而精神这个东西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究竟占有多重要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引人注意了。
 
    在鲁道夫施泰那的“人智学”理论中,就有把国家分为“精神,政治和经济”三个体系。人类的智慧在该体系中,也以精神为媒介,与宇宙万物联系起来。
 
    于是,波伊斯凭借这样的精神,创作着自己的“理想之图”。于是,“雕塑”不仅仅再是做些什么的问题,而转化成了“雕塑就是一切。它简直就是世界的法则”。紧接着,“雕塑”用来指代内心世界的东西,它们变得无法让人用眼睛去把握,而只有通过一种直觉去理解。这时,其他感觉器官会为它们开启直觉之门,首先是听觉,然后是思考力与意志力。此时的雕塑中,开始出现从未有过的力量。这种力量,必将完成酒神与日神在意志力中作用的统一。
 
    我想,如若还有一丝敏锐在人们的神经中存在,没有人不会为这种力量而心潮澎湃。对于雕塑背后,以及雕塑面前的人来说,有一种东西是共有的,那就是“天赋”——上天赋予你的情感与敏锐。在它们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
 
    没有人希望自己的情感如同一潭死水,也没有人希望自己的神经麻木不仁。那么,无论是在雕塑前,亦或在雕塑后,一定会有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维系存在着,只要带着它去参与,去感觉。一切或者就是那么简单,动用情感的波澜,触动敏锐的神经,谁都能够象波伊斯那样,达成酒神与日神的完美统一。艺术的魅力,大抵就在于此。
 
    我爱波伊斯,人人都是艺术家,就是这样的!
 
黄昕   2013年4月5日

上一篇:教育平等,我们的理想   下一篇:小孩与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