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舞蹈-当兔教育

两岁孩子舞蹈课里的契机

    2岁孩子的第三堂芭蕾课,老师能够看到她们对身体与腿的控制意识已经初步形成了,譬如说她们可以比较好地控制奔跑,控制腿与躯干的拉伸。同时,老师也能够看到,她们正在慢慢地喜欢上奔跑与控制,慢慢地喜欢上把后背与手臂拉得长长的感觉。
 
    从舞蹈启蒙的角度,这个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正确代表足够么?这一天的课上,出现了不少舞蹈之外的戏剧性事件。 
 
    三个两岁的孩子来跳舞:小孩N性格外向,自我意识很强;小孩T性格温和淡定,但不易与人亲近;小孩M性格随和,喜欢跑跑跳跳。她们各自有喜欢做的事情,各自有和人沟通的方式,甚至各自喜欢的道具都不一样。
 
    所以,课堂上跳舞的场景,常常是一个人跟着老师在跑,另外两个在地上趴着还闭着眼睛;或者两个坐在垫子上跟着老师做大树,另一个藏在教室一侧的把杆下面玩自己的。老师能从孩子们或连续或间断的动作中,看出来她们日益成型的控制力,所以也不为这种“散漫”的课堂而忧心。
 
    小孩们跳着跳着,事件1来了:
 
    小N带了一本图画书进教室,偶尔被老师借来当道具用,所以就放在孩子们跳舞坐的垫子上。小T前一秒钟还在跑跳,后一秒钟就奔到图画书前要拿。小N飞快地冲上去把书放到自己身后,然后伸手推小T说:“这是我的!”老师迅速上前把两人隔开,并告诉小N她推人不对需要道歉,小N直摇头,更使劲地伸手要再推小T。
 
    小T一直看着小N,没说话也很淡定,小M愣在旁边。老师顺势就把她们往教室的另一个方向带,边看着小N说:"你推人有点凶,我们害怕你,你如果要跟我们来,得先和小T道歉。" 这下轮到小N愣了,她安静了5秒钟,大步走到小T面前说对不起,小N小声说没关系,两个孩子抱了抱,继续跳舞。
 
    过了大约15分钟,事件2来了:
 
    道具架上有一对敲节奏用的小铃铛,大家都很喜欢。老师弯腰放音乐的间隙,站在旁边的小M把小铃铛握在了手里,眼睛闪亮地轻轻敲。小N很快地跑过来,要拿小M手里的铃铛,被老师隔住了,没拿到,她于是很快伸手要推小M。
 
    在老师怀里的小M被吓住了,两秒钟以后开始哭,越哭越委屈,边把手里的铃铛伸出去给小N,边要出去找阿姨。小N本来还在继续伸手,看着事态好像不对,手放下来了只是看着小M。老师尝试着调解,一边拿过铃铛告诉小M别害怕也不用出去,一边和小N说:"这可怎么办呢?"小N想了一会,说对不起小M,我一会给你棒棒糖好么?小M慢慢地止住了哭声,但坚持要出去找阿姨。
 
    看着小M被老师送出去,小N和小T也开始带着哭腔找妈妈,陆续跟出了教室。这节课,眼看就要在混乱中结束了……
 
    回想起整堂课,我确定事件1与2是被解决了的,但最大的胜利,是在那个让人几乎觉得无能为力的混乱之后,老师与妈妈拉着手站在了一起。
 
    人人都明白这么一个道理:一件事情如果确定要做,必须善始善终。小孩们即便只有两岁,她们也需要且能够意识到这个。任混乱继续下去,很容易但太消极,把它变成一个帮助孩子认识到善始善终的契机,很难,但值得一试!
 
    老师在混乱里沮丧了10秒钟之后,理出了事情的头绪,接下来逐个地和小孩以及妈妈走回到了教室里,继续上课。
 
    接下来的场景,毋庸赘述:或小声哭闹、或大声嚎啕着不愿意继续跳舞的小孩们,在妈妈与老师温和与执着的鼓励里,完成了需要完成的舞蹈,而且跳着跳着,快乐又回到了她们身上。
 
    结束时,小孩们脸上泪痕虽然犹在,但更多的是满足。我也执着地相信,她们就算说不出来,潜意识里一定有为自己的坚持而骄傲。
 
    课后,星星老师感慨道:“我发现孩子越小,课的教育性就会越明确。”我愣了一下,谁说不是呢?这堂给2岁孩子上的舞蹈课,的确非常明确地包含了这些信息:知道怎样控制身体与意识的孩子,会成长得更安全更美好;知道如何与人相处的孩子,会成长得更快乐开朗;知道在困难中依然需要坚持的孩子,会成长得更坚强执着。
 
    写这篇日志之前,我并没有完全明确这个——对于两岁的孩子而言,我们的舞蹈教育如果只是为了成功地启蒙,是远远不够的。现在,明确了!
 
黄昕 2013年4月19日

上一篇:小孩与原则   下一篇:芭蕾常识普及—纵观脚尖上的进化